阳虚则阴实,阴虚则阳实,是“更虚更实”也。凡热在中,则治便于寒;寒在中,则治便于热。
脾病则不连,故呕。 病在阴而见阴脉者为顺,故生见;阳脉者为逆,故死。
如夏令本热,而伏阴在内,每多中寒;冬令本寒,而伏阳在内,每多内热。学人当因之以深悟。
凡多饮而渴不止者为上消,消谷善饥者为中消;溲便频而膏浊不禁者为下消。陷下则灸之,阳气内衰,脉不起也,不盛不虚,以病有不因血气之虚实而惟逆于经者,则当随经所在,或饮药,或刺灸以取之也,下文诸经之治,与此同义也。
人活一口气,即此乾元之气也。土性和缓,故不勤劳也。
今脉来浮大而虚,则外有余,内不足,是脾气之外绝于胃也。 忧愁而不解则伤意。